《戰馬/Making War Horse》話劇幕後紀錄片

4.1605412011年去紐約的時候少數去看的舞台劇《戰馬》,因為飾演Albert的Seth Numrich演戲非常厲害,讓我很想看現場。不過到了現場之後被栩栩如生的馬偶完全吸引了,整場戲看下來非常真實、完全被劇情拉進去,差點也哭了出來哩。

War-Horse-final-show-poster製作團隊來自英國的劇團以及南非的戲偶公司,在倫敦南岸的National Theatre中的Olivier Theatre劇場推出《戰馬》長達兩年(2007-2009),之後繼續轉戰西區New London Theatre直到2016年三月下檔。

紐約製作雖然只有短短兩年(2011-2013),不過是Lincoln Center中的Vivian Beaumont Theater演出,和一般百老匯也是不同層次的。這個製作贏得了當年東尼獎的最佳舞台劇。

War-Horse因為看戲太感動,2012年寒假由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電影版本也有看過,不過就無法如舞台般用仿生的魔力帶觀眾進入情緒,滿可惜的。

Hero_War1_670x375這個幕後製作是在原始倫敦National Theatre製作時去拍攝,在2009年於電視播出。主要是介紹如何設計,短短一小時前半段介紹動物偶的設計、使用、調整,後半段則是大致帶過舞台、燈光、音樂設計。

66375bfc32edee8437de1469f046a4b2原本還想說當如原版英國製作的男主角Albert是還沒成名的Kit Harington,可以透過這個短片一親芳澤,事實上完全沒有演員的戲份。

改編自童書的故事,所以要如何把一個給兒童看的男孩與馬的感情,變成成人的舞台劇,增加可信度、真實感等等,是非常大的工程。故事設定在英格蘭西南方Devon郡的小鎮Iddesleigh,似乎英美對於時代背景、家庭階級、口音等考究都非常的細膩,有很具體的投射。

前半段說名他們要如何至做出會呼吸的動物偶,如果戲偶要仿真動物,代表就算動物沒有戲份,在旁邊也要會呼吸,所以他們研究馬的呼吸是怎麼一回事、如何去揣摩。而當有群戲的時候,真實動物也不會每個都一樣,所以每組馬的動作都是不同的個性、亂動,複製動物的不可預測性。

馬與騎馬的人要有感情,所以一開始Kit Harington真的像安撫馬匹似的在摸演馬的演員的頭,在沒有道具的情況下覺得演員超厲害的!

bg每隻馬有一人在偶外控制頭、一人在偶內控制前軀幹,他們後期加入第三個人在偶內控制屁股,因為馬很常用屁股和甩尾的動作表達情緒,當初他們擔心後面的人不像前面的人是完全藏在偶內的,會不會太突兀,不過表演過程中觀眾都可以忽略偶師的存在。

三個偶師會用『動物的呼吸節奏』來溝通,因為其實偶內兩人視覺是有限制的,所以主要是熟悉隊友的動作起伏,用身體配合。

(c) Tate; Supplied by The Public Catalogue Foundation戲中的Captain Nicholas一直畫畫記錄戰爭,舞台設計師用義大利外來主義Futurismo的英國支派的畫作當做出發,由戰爭畫家Paul Nash1918年畫的The Ypres Salient by Night,當做Captain Nicholas的設定以及整個戲劇畫面的設定。

1769-warhorseproductionshot8WAR HORSE London 2015燈光設計師澤主要分成Devon郡的空間以及戰爭的空間。前者用高且柔和的燈光設計,製造出太陽光與鄉村的遼闊感;後者用低且冷冽的藍光則是代表戰爭不舒服的空間。

雖然是舞台劇,最後加入了數首劇外的吟遊詩人演奏民俗音樂將觀眾能在轉場之中迅速帶入整體意象以及情緒。

紀錄片最後寫這齣戲要紀念在一戰中戰亡的八百萬隻戰馬,其中八分之一來自英國!戰爭對人、動物、土地都是極大傷害。

對了我是在hulu上面看這部紀錄片的!

PS. 只有在小巨蛋看過一次《獅子王》印象太差,之後在倫敦和紐約都沒有想二刷,看完《戰馬》精緻的動物偶之後更不想重看《獅子王》。

Laisser un commentaire

Ce site utilise Akismet pour réduire les indésirables. En savoir plus sur la façon dont les données de vos commentaires sont traitées.